汇聚多元智能力量,赋能学科融合新篇 ——2025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领域项目结题评审会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03-13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在当今时代,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各个领域的发展格局。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在我校的深入发展,加快形成“人工智能+学科专业”的新形态,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我院特面向全校各二级学院发布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项目征集通知,并于2024年底开展选题评选活动。

 经历约6个月的项目孵化, 3月13日我院于松山湖校区学术会议中心举办2025届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领域师生共研共创项目结题评审会。该评审会邀请到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刘文果教授,卓越工程师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沈博博士莅临指导,对同学们的项目进行评审和建议。

 参与评审会表现较为突出的包括以无人机专利为主,助力应急管理部门构建互通的应急通信网络的项目。在指导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多项专利和一个软件著作权。目前,该项目已与多项企业达成合作,为应急管理部门提供无线电通信网络的技术支持。该项目还实现了自主创新,利用人工智能,开发出了自主组装,自主通信的一些大型无人机,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具有独特优势。

 还有致力于电子器件在线识别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为AI质检赋能的创新团队。该项目响应了市场对于高效检测技术的迫切需求,针对人工和传统算法的缺陷,研发了一套视觉电子器件表面缺陷检测的视觉系统,该项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搭建,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方案。该项目产品的核心优势在于引入AI深度学习,更好的解决了工业部件表面缺陷的识别和评估。该团队采用了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促进校企双方联动育人,立志成为国内缺陷检测领域的领航者。

 评审会最后,两位专家评委对同学们的项目目给予了肯定,并为同学们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导。刘文果教授提出同学们在项目答辩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创新大赛的需要,在介绍时应该加入项目在商业运作的投资的发展,不能陷入只讲技术而不追求产品所能产生的商业价值的误区,要按照各个角度去评估。沈博博士则表明希望同学们无论是在未来参加互大赛还是其他创新创业的项目,都能够逐步完善,使参赛项目更具备完整性,更闭环,更具备商业潜在的价值。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校将会继续加大投入人工智能的创新性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我校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产教融合搭建更为坚实的桥梁,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提升我校在相关领域的科研实力与社会影响力,助力学校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

(撰稿:朱雅悦,一审:张颖君, 二审:胡文龙,三审:邢大立)



  

打印责任编辑:毛焕章